3月28日-30日,2024-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智能体构建与应用赛项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成功举办。大赛吸引了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2支参赛队伍,其中高职组36支、教师组26支,共百余名选手和指导教师同台竞技,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创新展开角逐,推动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

高质量办赛,打造国际化竞赛平台
作为本次赛事的承办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凭借完善的竞赛组织体系、雄厚的学科实力与先进的实训条件,确保了赛事的高标准、高质量进行。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竞赛—教学—产业”联动模式,以国际化赛事为载体,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助力智能产业人才培养。“竞赛不仅是比拼技能的平台,更是技术创新与人才成长的加速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副校长孙靳在开幕式上强调。


前沿技术竞技,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本次大赛紧扣智能体构建与应用主题,聚焦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大模型部署、智能体开发等关键技术,采用“理论+实操+创新方案”三位一体考核模式,全面提升选手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职组选手在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环节展现扎实功底,在MaxKB知识库构建与OpenManus智能体部署中,充分运用算法优化方案,展现了卓越的实践能力。教师组选手则在高阶建模、智能体优化等技术挑战中取得突破,90%的队伍实现精准目标检测,为智能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大赛裁判长、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施琴教授指出:“智能体构建与应用赛项不仅是检验技术实力的舞台,更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标准完善的重要力量。”
赋能人工智能教育,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本次大赛不仅检验了参赛选手的技术能力,也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应用。大赛通过真实企业场景任务设计,让选手在竞赛中熟悉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为未来进入智能产业奠定基础。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建国表示,智能体构建与应用赛项不仅是人才选拔的试金石,更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抓手。学院将继续加强智能技术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岗课赛证”融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创新发展。
圆满落幕,智能技术助推职业教育升级
3月30日,经过激烈角逐,高职组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教师组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正式揭晓。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代表队分别在高职组和教师组表现卓越,摘得桂冠。



闭幕式上,专家评审团表示,智能体构建与应用赛项不仅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落地,也推动了企业、院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为未来行业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未来,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将持续提升智能技术竞赛水平,推动AI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全球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助力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迈向更高台阶。(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供稿) |